近年来,由于城市设施、管网逐年老化,水、热、气系统也时不时来个“大病 小情”。为此,长春市公用局决定给春城公用设施来个“大手术”——对所有老旧管网进行“三网合一”改造,在限定区域、时间内,三种管网统一建设,避免道路重复挖掘。“插管”、“环网”等多种新技术也纷纷亮相,志在“打通”整个城市生活“大动脉”,让市民日子过得更方便更舒心。
第一部分
供气
新工艺不停气不挖路 烧水做饭更省时省钱
听说燃气改造,市民王毓珍有些纳闷儿,为什么没像往年那样刨马路、换钢管呢?原来得益于新型材料和新型工艺的使用,在室外找到原有进户管,至上而下穿入PE双壁波纹管,通过特制接头和钢塑转换与地下PE管、室内镀锌钢管连接,管网改造就完成了。
新型材料缩短施工时间
从上世纪90年代的灰口铸铁管,到1995年的镀锌钢管,再到2000年球墨铸铁管,长春市燃气管网在不断更新换代中寻找更结实耐用又安全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有的易腐蚀,有的易断裂,寿命也只有十几年。自今年起,长春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新型材料——PE双壁波纹管取代这些管线,成为今后燃气管网改造的“主流”。
PE双壁波纹管埋在地下的使用寿命达50年以上,是典型的绿色环保材料,无毒、不腐蚀,还能再回收利用。适用温度范围宽,在零下的环境中也不会破裂。强度高、抗压耐冲击,即使受到外力破坏也不易破损。它以往多用作高速公路预埋管道和高压电缆保护套管。如今,它走入寻常百姓家,为市民的生活带来方便。16日,记者在燃气管网改造现场看到了这种新材料。PE双壁波纹管较原来使用的管线细20%左右,“这就是它的优点,方便送入到原有管道中。”长春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以往改造燃气管网时需要在原位进行挖掘,施工常常会被各种原因影响。使用PE双壁波纹管,只需将其插入原管,就解决了挖掘问题,施工时间也大大缩短。
燃气输送管道变细了,用户会不会受到影响?
“当然不会。”工作人员肯定地说。这是因为我市将天然气置换与新型管网改造同时进行,天然气所产生的热值是煤气的一倍,改造后的用户都使用天然气,虽然管道变细,但烧水做饭却更省时省钱。
2016年市民都能用上天然气
我市管道燃气由人工煤气和天然气两种气源组成。为降低烧煤导致的空气污染,且天然气较燃气更安全,2011年,我市选择811户作为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2012年起,我市开始大面积实施置换工程。随着储量不断增加,未来天然气将成为我市主要气源。
今年,我市将有15万户居民接受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目前已转换完成11万户。预计2016年全市全部置换完毕。
3年建成外环高压环网
为优化供气结构,提高输气、储气、配气能力,目前长春市正在推进多项燃气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外环高压环网的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该环网在绕城高速外200公里,设10座高压调压站,实现环状供气结构,在提高输气能力的同时也具有了储气功能。
该工程一期联络线43.9公里已建成运行,今年继续推进“西客站到净月区”南线28公里管线建设。东线及西线计划2015年开工建设,建成后年输气能力可达40亿立方米,储气调峰量140万立方米,能最大限度保证用户用气。环网预计在3年内建成。
另外,LNG储气设施建设也已开工。届时,3座LNG储气罐可实现储气能力900万立方米,基本满足全市3天左右的用气量。LNG储气设施建成后,我市天然气供气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相关链接——
供气管网改造工程进度
从2009年起,我市开始实施高危燃气管网改造,现已累计完成1000多公里。目前,还剩高危管网421公里,今年计划改造150公里,其余分两年改造完成。
管网改造的先后顺序是按照对管网风险等级进行评估,风险等级高的管网先改造原则确定。今年,长春燃气公司将对建和街、崇智路、普阳街、春郊路、青州路、凯旋路、芙蓉路、辽宁路、四道街等区域,结合天然气置换工作,对高危管网优先进行改造。还将对幸福街新城小区、迎春路汽车厂区域、长新街、九台路、正阳街等处的管网实施改造。
第二部分
供热
新增千万平方米热源
你的冷暖我们来解决
对于长春市民说,供暖质量好坏可是件大事。我市供热系统今年会有哪些新变化?近日,记者在长春市公用局供热处一探究竟。
新增千万平方米热源能力建设
在今年供热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中,热源能力建设新增1000万平方米无疑是个亮点,它将让更多市民在冬季生活得温暖舒适。
目前,1000万平方米补充热源能力工程建设已经进行到中后期,最晚将在11月初完工,不会影响冬季居民的正常供热。
新型能源供热面积力争占5%
新型清洁能源是未来供热的趋势,每到冬季,东北地区大面积烧煤采暖,影响环境、导致雾霾频频发生。因此,我市正在探索新型供热方式以减少污染。2013年的冬天,我市在柳条路等两个试点采取“煤改气”供热方式,实验证明供暖效果好,且能根据室内温度要求随时调整供热量,说明这种方法在技术层面是可行的。
除燃气供暖外,目前我市已经采取的新能源供热形式还有电供热、生物质燃料供热、污水源热泵供热,总供热面积达到562万平方米。生物质燃料供热方面,我市正在积极申报民用生物质燃料供热试点项目,争取国家资金并总结项目经验。
虽然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效果好,但能源储备量少和运行成本过高却成为制约新型能源供热大面积铺开的瓶颈。因此,我市的目标是新型能源供热力争达到全市总体供热面积的5%。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与中石油、中石化、电力等部门进行沟通,力争降低运行成本。
供热面积增加 投诉受理下降
目前,全市供热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供热面积方面,在原有供热面积1.48亿平方米的基础上,上一采暖期新增供热面积2802万平方米,增长幅度将近20%。
供热保障效果方面,上个采暖期是城区近10年来供热效果改善较为明显的一年。在174天供热时间内,受理的供热总投诉227088件,同比下降15.75%。
供热结构方面,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市正逐步完善新型能源和清洁能源供热相关扶持政策,使供热结构从以集中供热为主、燃煤小锅炉房供热为辅,向以集中供热为主、燃煤小锅炉房供热为过渡、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供热为补充的结构发展。
相关链接——
供热管网改造
工程进度
今年,我市计划完成100公里陈旧供热管网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79公里。经过详细走访、统计,选取了南关区中环十一区等供热管网老化特别严重、对供热质量影响较大的小区制订年度改造计划。下一步,将争取国家和省对于陈旧供热管网改造项目的政策支持,降低陈旧供热管网对供热质量的影响。
第三部分
供水
划分200个供水区域
新建47座供水泵站
从今年起,家住经开区的孙先生发现,停水时间和频率较前几年明显减少。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快,城市外延不断扩展,供水压力不断突显。加上大量存在的老旧管网,长春水务集团每年要抢修爆裂输配水管道1000多次,不仅影响市民用水,也造成成品水大量流失。为了让更多人不仅能吃上水,还要吃上放心水,从今年起3年内,长春水务集团将新建47座水泵站取代散小泵站、改造1800余座水泵站,居民将切身感受到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带来的用水质量提升。
3年内减少泵站1006座
在我市制订的二次供水改造时间表中,按照专项规划,四环路以内划分了200个供水区域,平均每个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至2平方公里。
利用3年时间,根据各供水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新建、改造和串并,将现有的1815座泵站减少到809座。新建二次供水泵站47座,改造泵站762座。每座泵站的供水户数为4000户至5000户,供水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左右。
新建改造泵站让140万人受益
我市现有二次供水泵站1815座,呈“多散小”的特点,部分泵站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设施老化,管理也不到位。为此,今年长春水务集团将在全市范围内新建二次供水泵站27座,改造泵站390座,使140万百姓受益。
目前,27个新建泵站的选址工作全部完成,8月15日开工,年底前完成。这些区域泵站多利用学校、绿地、楼宇之间的空地,如树勋街泵站就选取了解放大路以南、人民大街以东、吉顺街以西、平泉路以北的长春动植物公园区域内,以替代原有的75座散小供水泵站。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保证周边民居的供水更加稳定。
相关链接——
供水管网改造
工程进度
目前,我市城市公共供水的日常水源地为石头口门水库、新立城水库,日取水量100万吨,其中石头口门水库80万吨,新立城水库20万吨。从松花江到石头口门水库的引水系统为备用水源,日引水能力100万吨。我市现有5座净水厂,实际日供水能力96万吨,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市民的生活和生产。截至今年7月31日,我市共改造供水泵站85座,管网114公里,水表出户2.6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