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30)提出了“排得出 流得走 防得住”的规划目标。通过治理、疏通、蓄水、管理等手段,把海口从易积水城市转变成“一小时流干”城市,而且积水深度控制在15厘米,仅仅能淹没成年人脚面。
整治九宗河道
海口市规划整治独流入海河流及南渡江重要支流,主要包括荣山河、五源河、秀英沟、龙昆沟、美舍河、响水河、龙塘水、河口溪以及江东区等9宗河道。荣山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除疏浚拓宽外还有左岸分洪渠,将主要支流洪水拦截后直接输送入海。五源河、秀英沟、龙昆沟、美舍河、响水河、龙塘水、潭览河、麦芽河、道孟河等其余市区的小河沟,首先要通过整治,适当裁弯取直,固定河床,以调顺水流,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五源河、秀英沟、响水河、龙塘水、河口溪以调顺、疏浚为主,龙昆沟、美舍河除调顺、疏浚外,还须采取分洪措施。
主城区划分为16个雨水排放系统
排水体制规划方面,近期老城区采用合流制,包括滨海大道、长堤路以南,海秀东路以北,龙昆沟以东,美舍河以西的旧城区,以及美舍河两岸区域;已经建设分流制但当作合流制使用的,恢复为设计的分流制;新建城区、开发区一律采用分流制。远期结合老城区成片改造,将合流制相应改造为分流制。
主城区雨水排放系统规划根据主城区水体分布情况,结合道路竖向规划及现有雨水管渠情况等,将主城区划分为16个雨水排放系统。包括,滨海大道西延线及滨海大道(长堤路)雨水系统(沿路直接入海或排入海甸溪而后入海),共规划12个出口(金贸区及旧城区已建出口未计);秀英沟排水系统,共规划17个排水出口;疏港大道30米宽排水沟系统;龙昆沟系统;大同分洪沟系统;和平路排水系统;美舍河系统,共规划23个排水出口;海甸岛系统,共规划 13个排水出口;新埠岛系统,共规划16个排水出口;南渡江系统,共规划2个排水出口;荣山河博洋干渠系统;沿琼州海峡海岸系统;五源河系统;东城湖系统;南渡江右岸系统;江东系统。
新建地区实行雨污分流
根据规划,海口新建地区采用雨污分流制。对现状采用雨污合流的,结合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加快雨污分流改造。
海口市包括主城区、长流地区、江东地区三大块。其中江东地区、长流地区以自然区域为主,不满足发展规划要求。基于大纲要求,主城区管网以50年一遇设计暴雨标准进行规划,长流与江东地区按20年一遇标准规划。
海口长流地区布设长流南片区系统排水管网,整合现有河道新建排水河网,在规划主干道铺设管网,形成排水系统。江东地区布设排水管网,整合现有河道新建排水河网,形成排水系统。主城区秀英沟系统将水流引向工业水库下游、白水塘、丘海大道系统;金贸沿海系统可将雨水直排大海。
城区河道防涝标准50年一遇
按照《规划》提出的海口市防涝系统规划,将对海口市内河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包括相关排涝内河的河道堤防护岸工程建设、疏浚、清淤、泵站布设等,城区河道和荣山河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他河道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海口市涝水行泄通道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区暴雨所形成的径流,通过各级管渠排入相应河道与排水干沟,最终入海,某些海滨的坡面与道路也成为涝水的行泄通道。排水管网系统、雨水调蓄设施与涝水行泄通道有机配合,形成海口市完善的防涝系统。海口市城市涝水行泄通道包括排海、南渡江、海甸溪和城市内河四种,共计27个排水系统。经分析计算,如此行泄通道布局,配合部分泵站,基本可满足海口市设计标准下的暴雨涝水行泄要求。二是海口市雨水调蓄设施。海口市暴雨径流会短时间产生大量的洪涝水,尤其是城市化程度高的主城区,由于排水系统能力所限,易造成较大的洪涝灾害。因此,因势利导的利用公园、湿地、下凹式绿地、下凹式广场等作为临时调蓄设施调蓄雨水径流,现实而且必要。并且,也可在适宜的地方修建人工蓄水池与相关水库、湖泊一起,作为专用调蓄设施。
《规划》注意做好海口市排水防涝设施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本次规划中排水管网排入的水体主要有秀英沟、电力村排洪沟、五西路明渠、鸭尾溪、白沙河、海甸溪、南渡江、美舍河、龙昆沟和大同沟。龙昆沟中航大厦段、大同沟椰子岛段沿线管网排出口高程低于水体高程,易受潮位顶托,故布设雨水提升泵站,保证流量能顺利排入水体。雨水提升泵站的布设位置主要选在街头绿地、公园及市政建设用地。